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何家欢)“非常感谢工作人员上门帮我家老人办理评估,让我们既省心又放心。”9月16日,路南街道肖王村的叶奶奶在区残联和区医保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在家顺利完成了医保失能和残疾人证申领等多项评估。这标志着“一次申请、同步评估、结果互认”的“多评合一”服务新模式在路桥正式开展。
叶奶奶原本肢体三级残疾,现在残疾情况加重,且生活无法自理。以往,像叶奶奶这样的失能人员要想同时申请医保失能评估和残疾人证等级变更,需分别向区医保局和区残联提出申请。家属不仅要多次填写表格,准备多套申请材料,还得在不同部门的评估安排中来回奔波,既耗费精力又耽误时间。
面对这一痛点,今年以来,区残联联合区医保局、区民政局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和评估流程壁垒,创新推出失能人员评估“多评合一”机制——把原本分属不同部门的评估项目“打包整合”,采用“线上申请+上门服务”的形式,让群众从“多头跑”变“跑一次”,甚至“不用跑”。
叶奶奶的女儿在浙里办提交申请后,原本担心“会不会要跑好几趟”,没想到区残联很快联合区医保局组成联合评估组,由评估专家采用“多评合一”评估量表,以多维度、多感官的方式采集信息,全面了解失能人员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环境。最终,叶奶奶被评定为肢体一级残疾。
区残联工作人员还现场讲解残疾人“两项补贴”、康复辅具申领等惠残政策,实现“评定+帮扶”多效合一,用心用情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
“现在我们一次上门,就能同步完成多项评估,不仅节省了群众时间精力,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整合重复评估项目,有效避免了评估资源浪费,方便了失能人员及其家庭。”区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李忠说。
为保障“多评合一”工作规范落地,区医保局、区残联、区民政局等多部门正联合筹备相关保障举措:一方面,着手组建由医务人员与专业从业人员组成的专业评估队伍。另一方面,同步推进结果出具时间的统一规范工作,为后续提升服务效率、确保评估质量打下基础。
负责推进“多评合一”工作的相关人员介绍,相比以往的多头申请、多头评估,新机制大幅提升了市民办事便捷度。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拓展政策惠及面,提升服务水平,推动评估结果更快互通,让便民服务真正高效、暖心。